重型汽车诞生50周年到来之际
韦志海亲切慰问重卡老前辈
1960年4月,第一辆重型汽车——黄河牌JN150型8吨载货汽车试制成功,从而结束了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,开创了重卡发展的新纪元。在重型车汽车诞生50周年的重要时刻,重汽集团党委副书记韦志海4月24日来到老一辈重型汽车工作者王子开、王黎山家中探访慰问,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谢。
韦志海首先亲切询问了老人们的身体状况,希望他们保重身体。他说,在重型汽车五十年的历史长河中,老一辈重型汽车专家功勋卓著。你们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重型汽车的时刻,在没有技术、没有设备、资金匮乏的情况下,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敢于创新、勇于攻关的工人阶级的高尚品质,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,制造出了中己的重型汽车。历史不会忘记你们,重汽前进中的每一步都凝聚着老一辈重型汽车工作者的心血。
老人们感谢集团公司领导们的关心。他们说,看到今天的重汽在国际重卡行业位居前列倍感欣慰。作为重汽发展史上的见证人,更由衷的希望重汽的未来能真正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,为我们民族的工业增光。
“重卡元勋”王子开老人还当场回忆起50年前第一辆重型汽车试制成功的过程。1959年当时的刘德惠厂长与自己一起争取到了8吨越野车的生产计划,随后从交通厅要下来了两辆样车(斯柯达706系列),一辆拿来解剖,另一辆留下,供设计者测绘画图;这就开始了黄河JN150的生产研发。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测绘,画图,做技术方分析,工人干部一起搞8吨车的前期准备工作,经过2个多月的绘制,图纸基本已经成型,开始进入组织生产阶段。
王子开老人回忆到,当时没有设备,很多设备都是自制的,没有大型的冲压机,大梁无法成型。在一次汽车局在沈阳召开的经验交流会上,沈阳方面介绍了一个方法:用大的千斤顶来压大梁,回来后,就买了6个大千斤顶做成了压弯的设备。用这个设备我们压出来JN150的大梁。这套设备在工厂搬迁后仍然继续使用。
驾驶室没有模具,采用老办法先是敲一个车壳,然后在外面附上水泥,硬化后把里面车壳拿掉,就成了一个简单的水泥模具,这套模具在那个年代使用了很久。为了生产JN150厂里特地成立了革新车间,自制了百多台专用的组合机床。
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,老一辈汽车人凭借着对报效祖国的热情和对汽车行业的热爱,1960年4月,终于成功试制出8吨汽车2辆,定名为黄河牌JN150型汽车。
1960年5月,毛泽东主席在山东视察,得知济南汽车制造厂刚刚试制成功黄河八吨载重汽车,提出要看一看。当时,济南珍珠泉正举行山东省技术革新、技术革命最新成果成就展览。厂长刘德惠接到通知,心情格外高兴,马上安排工段长王自立将汽车送到了珍珠泉展览会场。5月4日下午4点多在观赏珍珠泉之后,毛泽东一行来到大院内的全省技术革新、技术革命最新成就展览和工人技术表演现场。看过内燃水泵、高扬程水泵、土发电机、沼气客车等“双革”成果后,毛泽东快步来到披红戴花的黄河8吨载重汽车旁,边看边听介绍。毛主席在得知眼前这台黄河牌JN150型八吨载重汽车,填补了国家大型载重汽车的空白很高兴,说:很好!要发奋图强,自力更生。陪同毛主席视察的李先念副总理,拉开了车门,登上了汽车,亲自坐了坐,试了试汽车的舒适性,并说,人有志气,工人阶级有能力。
韦志海在听完老人讲述的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后,真诚的表示:老一辈重汽人艰苦奋斗、自力更生的志气和干劲,是重汽宝贵的财富,将激励我们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成绩。 |